發布時間:2022-05-17 20:40:26 人氣:
簡介:油壓緩沖器如何維修,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可調式液壓緩沖器,包括一個兩端開通的外缸體1,在外缸體1的后段內設有轉動配合的內缸體2,外缸體1的結構如圖3所示,其后端的內側面上設有收口的臺階11,并形成一個定位孔12,以便對內缸體2進行支承限位。如圖2、圖5所示,內缸體2
油壓緩沖器如何維修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可調式液壓緩沖器,包括一個兩 端開通的外缸體1,在外缸體1的后段內設有轉動配合的內缸體2,外缸體1的結構如圖3 所示,其后端的內側面上設有收口的臺階11,并形成一個定位孔12,以便對內缸體2進行支 承限位。如圖2、圖5所示,內缸體2采用分體結構,包括一個管狀的鋼質內缸套21以及鑲 嵌在內缸套21后端的封蓋22,封蓋22采用黃銅制成,其包括嵌入內缸套21內的配合部分 220以及與外缸體1后端的定位孔12轉動配合的定位軸頸222,在配合部分220與定位軸 頸222之間設有軸環228,軸環228 —側的軸肩對封蓋的配合部分220在內缸套21內的嵌 入深度進行限位,其另一側軸肩限位在外缸體1后端臺階11的端面上,從而使內缸體2在 軸向上可靠支承限位。由于封蓋的定位軸頸222與外缸體后端臺階上的定位孔12為轉動配合,以實現外缸體1和內缸體2之間徑向的定位,因此,內缸套21的外側面和外缸體1的 內側面在靠近封蓋22的后段可分別設置退刀槽32,既方便內、外缸體中間段的配合面的加 工,又可在確保內、外缸體之間配合精度的前提下,減少內、外缸體配合面的磨削加工量,降 低加工成本。此外,在封蓋配合部分220的端面上設置與封蓋22同軸的環形擴張油槽221, 使封蓋22的配合部分220呈圓筒形,為使配合部分220在受到油壓時有足夠的彈性變形, 其厚度一般可取Imm 2. 5mm,其高度一般可取2. 5mm 5mm,具體可根據可調式液壓緩沖 器的規格大小確定,內缸體直徑較大時可取上限值,反之則可取下限值。定位軸頸222的 外側面上設置環形的限位槽223,同時在外缸體的臺階11上對應限位槽223的位置徑向地 設置卡位在限位槽223內的限位螺釘224,從而可防止內缸體2的軸向竄動。而定位軸頸 222外側面的根部則設置密封槽,并在密封槽內設置密封圈,以便對外缸體1的后端進行密 封。另外,在封蓋22內側端面的中心軸向地設置帶錐度的注油孔225,注油孔225的錐度為 15°,其小端朝內,注油孔225內設有鋼珠226,鋼珠226被卡在注油孔225的大端,注油孔 225的大端后側設有同軸的螺紋孔,螺紋孔內設有緊壓鋼珠226的緊定螺釘227,從而在注 油孔225上形成一個單向閥結構。進一步地,在封蓋的定位軸頸222的后端面上設有調節 座10,調節座10由大、小兩段臺階狀柱體構成,其大段柱體的直徑與外缸體1后端的直徑相 同,小段柱體位于外缸體1的定位孔12內并與其轉動配合,在調節座10的外端面上設置沉 頭螺釘,并通過封蓋上注油孔225大端的螺紋孔使調節座10和封蓋22固定連接。為避免 調節座10和封蓋22之間出現相對轉動,如圖6所示,在封蓋的定位軸頸222端面開設徑向 且兩端開通的限位凹槽229,同時,如圖9所示,在調節座10小段柱體端面設置徑向的限位 筋101,限位筋101深入限位凹槽229內。 此外,如圖2所示,在內缸體2的前端設置與其配合的活塞4,從而構成一個儲油腔 體5,活塞4包括與內缸套21滑動配合的活塞頭42以及與活塞頭42連接并伸出外缸體1 外的活塞桿41,活塞桿41的前端設有一個可更換的防撞帽45,活塞桿41上與活塞頭42相 連接的后端是一體的連接段411,從而在與連接段411相接處形成一個肩部412,活塞頭42 呈杯體形,其中心設有通孔并套設在活塞桿的連接段411上,在活塞頭42的前端面與活塞 桿41的肩部412之間留有縫隙,上述縫隙可根據緩沖器的規格大小選取,一般在0. 3mm 2mm之間,同時,在連接段411與活塞頭42的中心通孔配合的外側面上設有由退刀槽構成的 回油槽413,從而使位于活塞頭42兩側的腔體相連通,當然,所述回油槽413也可由設于連 接段411外側面上或活塞頭42的中心通孔上的軸向通槽構成。此外,在連接段411的尾端 還樞接有蝶形的彈簧座43,為便于加工,彈簧座43可采用圖10所示的四爪結構,彈簧座43 的邊沿與活塞頭42的端面貼合,其中間的突起部朝活塞桿41的后端,并在突起部的外側安 裝卡環44,相對應地,在活塞桿41的連接段411上設置安裝卡環44的軸頸,卡環44為一個 黃銅制成的封閉圓環,并采用工裝夾具將其擠壓成等邊三角形,其三條邊嵌入到連接段411 的軸頸內,從而對彈簧座43可靠地卡位。為實現活塞4的復位,在內缸體2內安裝復位彈 簧9,復位彈簧9采用壓簧,其一端緊貼蝶形彈簧座43的邊沿,另一端緊貼封蓋22的內側端 另外,如圖2所示,在外缸體1前端鑲嵌有前蓋13,并在前蓋13與活塞桿41配合 的通孔上設置密封圈,從而在外缸體1與內缸體2以及活塞4之間構成一個回油腔體6,前 蓋13的外側面上設有環形的裝配槽油壓緩沖器怎么調節,外缸體1的前端用縮口工藝進行縮口并卡位在裝配槽內,從而與前蓋13固定連接。而在前蓋13的內側設置與外缸體1內側面滑動配合的骨架 形導正體14,導正體14的中心設有與活塞桿41滑動配合的導正孔142,導正體14的前端 與前蓋13貼合,后端與活塞頭42貼合,從而對活塞4的復位進行限位,并在導正體14后端 的邊沿設置過油缺口 141,同時在導正體14的中間段與外缸體1內側面之間的空腔處設置 采用蓄壓海綿制成的彈性蓄壓體3。此外,在導正體14靠近前蓋13 —端的外側面和內側面 上分別設置密封圈,以確保外缸體1前端的密封效果。為了實現調節阻尼大小的目的,如圖2所示,在內缸體2與外缸體1之間設有節流 油路8,所述節流油路8包括設置在內缸套21外側面圓周方向的4條節流槽81以及設置 在外缸體1的內側面上軸向的液流槽83,所述節流槽81呈軸向等間距排列,節流槽81的 橫截面為矩形,如圖8a所示,節流槽81的起點到終點所對應的圓心角為270°,其展平后 的形狀為圖7所示的等腰三角形,從而使節流槽橫截面的寬度從起點到終點由寬到窄成線 性遞減,進而實現節流槽橫截面的面積從起點到終點的線性遞減,同時在節流槽81的起點 處設置徑向的節流孔82。而設于外缸體1的內側面上軸向的長條形液流槽83與節流槽81 相互交叉重疊,并且與外缸體1內的回油腔體6相連通,如圖4所示,液流槽83的寬度對應 的圓心角為45°。由于內缸套21上有一段對應圓心角90°的區域沒有設置節流槽81,因 此,當液流槽83與節流槽81重疊時,節流油路開通,儲油腔體5通過節流孔82、節流槽81、 液流槽83與回油腔體6聯通,而當轉動內缸體2使液流槽83位于內缸套21上沒有節流槽 81的區域時,節流槽81被外缸體1的內側壁封閉,從而使節流油路8斷開。當液流槽83位 于節流槽81的起點和終點之間的區域時,液流槽83上靠近起點一側邊的位置所確定的節 流槽81的橫截面即構成節流油路8的液流截面。當內缸體2轉動時,液流槽83上靠近起 點一側邊的位置所確定的節流油路8的液流截面的大小即產生線性變化。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在外缸體1的外側面上設置螺紋以及兩個安裝螺母31,以 方便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和使用。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須先在儲油腔體5和回油腔體6內注滿液態油,具體可使用 液壓油或硅油等。首先先卸下調節座10,然后擰下注油孔225上的緊定螺釘227并倒出鋼 珠226,此時即可通過注油孔225向內缸體2內的儲油腔體5內注油,同時,液態油通過節流 油路8進入到回油腔體6內,等注滿液態油后,用鋼珠226堵塞注油孔225并擰緊緊定螺釘 227,使注油孔225密封,再裝回調節座10。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的安裝方式如圖1所示,先 在安裝處的板件33上開設安裝孔,然后將可調式液壓緩沖器穿過安裝孔,并在板件33的兩 側分別用安裝螺母31固定即可。當活塞桿41前端的防撞帽45受到撞擊壓力時,活塞桿41首先通過連接段411帶 動彈簧座43 —起后移,同時對復位彈簧9進行壓縮,并逐步消除活塞桿41的肩部412與活 塞頭42的前端面之間的縫隙,當活塞桿的肩部412緊貼活塞頭42的前端面時,兩者之間形 成密封,而此時活塞頭42的后端面與彈簧座43的邊沿之間則產生相應的縫隙,活塞桿41 推動活塞頭42以及彈簧座43 —起向后滑動,從而使儲油腔體5變小,而回油腔體6變大, 儲油腔體5內的液態油在活塞頭42的推擠下,通過節流油路8進入外缸體1的回油腔體6 內,由于節流油路8的液流截面較小,因而液態油在流過時會產生較大的阻尼,從而降低活 塞4的滑動速度,達到緩沖的效果。內缸體2內高壓液態油同時進入封蓋22的擴張油槽 221內,并使封蓋22上與內缸套21配合的圓筒形配合部分22液壓緩沖器0向外擴張變形,從而抵消內缸套21的擴張變形量,以保持封蓋22與內缸套21之間的過盈配合,避免兩者之間產生松 動。由于活塞桿41逐步深入外缸體1內部,因而整個外缸體1內的儲油空間減小,此時,蓄 壓海綿受油壓的作用而壓縮,進入回油腔體6的液態油一方面可通過導正體14上的過油缺 口 141進入內缸套2內位于活塞頭42前端的空腔內,另一部分液態油則進入蓄壓海綿壓縮 后產生的空腔內。當防撞帽45上的壓力撤銷時,內缸體2內的復位彈簧9首先通過彈簧座 43推動活塞桿41前移,并逐步消除彈簧座43的邊沿與活塞頭42的后端面之間的縫隙,同 時,在活塞桿的肩部412與活塞頭42的前端面之間重新生成縫隙,當彈簧座43的邊沿貼緊 活塞頭42的后端面時,復位彈簧9通過彈簧座43推動活塞桿41和活塞頭42 —起前移復 位,此時回油腔體6內的液態油一方面通過節流油路8重新流回儲油腔體5內,同時通過活 塞桿的肩部412與活塞頭42的前端面之間的縫隙以及連接段411上的回油槽413流回到 儲油腔體5內,蓄壓海綿則恢復原形,從而使活塞4快速復位。通過轉動調節座10,從而使 內缸體2轉動以改變節流油路8的液流截面大小,即可改變液態油通過節流油路8時的阻 尼大小,由于節流油路8的液流截面是線性變化的,因而可線性調節阻尼的大小,進而達到 無級改變緩沖效果的目的。 實施例2,本實施例中的可調式液壓緩沖器與實施例1相比主要是在節流槽81的 形狀和結構方面有所不同,其余結構和實施例1相同,其中節流槽81的橫截面同樣為矩形, 而除了節流槽81的寬度從起點到終點由寬到窄成線性遞減以外,節流槽的深度從起點到 終點同樣由深到淺成線性遞減(具體參見圖8b),從而可增大節流油路8的液流截面的變化 量,進而增大可調式液壓緩沖器的調節范圍。當然節流槽81也可只在截面的深度上做線性 遞減,以方便節流槽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