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20 02:14:43 人氣:
簡介:人工智能將助力醫用紅外熱像技術新發展,近日,記者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舉辦的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紅外熱像科學研究院學術論壇上獲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將為紅外熱像技術對于疼痛診斷提供新的發展契機,促進該技術在國內臨床的更廣泛范圍內的運用。 新橋醫院疼痛康復
人工智能將助力醫用紅外熱像技術新發展
近日,記者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舉辦的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紅外熱像科學研究院學術論壇上獲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將為紅外熱像技術對于疼痛診斷提供新的發展契機,促進該技術在國內臨床的更廣泛范圍內的運用。
新橋醫院疼痛康復科主任劉勇副教授介紹,傳統紅外熱成像診斷新模式對疼痛客觀定位,觀察軟組織疼痛,觀察急、慢性炎癥的部位、范圍、程度;它對肢體動靜脈血管功能狀態、血供情況的觀察效果明顯,能為醫生提供相關組織代謝變化甚至損傷的客觀信息,尤其是對軟組織損傷和對亞健康狀況的評估良好。憑借這一功能特性,紅外熱成像診斷不僅為臨床診斷及治療評價提供了良好的參考,更多的是為患者解除病痛提供了靶向性治療的依據。
專家指出,雖然紅外熱成像技術能通過采集人體紅外線信息,利用人體紅外輻射的分布、變化等,通過計算機應用軟件、實現人體軟組織疼痛的可視化診斷。但由于該技術對于疼痛診斷的應用受限于醫生對于紅外熱圖識別的臨床經驗,不同經驗的醫生對于紅外熱圖識別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對于疼痛靶向診斷的精準程度。
劉勇主任介紹,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依托具有豐富經驗疼痛醫生,對紅外熱圖識別診斷進行大數據搜集、分析、整理,再經過足夠的“學習”后,實現對紅外熱圖的精準自動化分析和診斷,從而進一步推廣該技術在臨床的應用。
在此次大會上,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高武教授向新當選的劉勇主任,頒發了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紅外熱像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聘書。在此次學術交流中,到會專家就紅外熱像的現狀與發展、紅外熱像與感覺神經、膝關節疼痛階梯化治療、超聲引導可視針刀解剖研究、針刀治療風濕痛、紅外熱像與脂肪肝等進行了學術交流。
劉勇主任介紹,疼痛病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很多人對疼痛都不重視,殊不知,許多慢性頑固性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會變成復雜難治的疼痛病。在臨床運用中,新橋醫院疼痛康復科將用紅外熱像診斷技術與疼痛的現代中西醫綜合治療技術、疼痛積極康復訓練相結合,正確診斷、精確治療和積極康復。